人工智能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专家研讨会成功召开

由 苏智会 发布于 2024-03-04

        为促进高校人工智能算法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教学思路和参赛经验交流,3月2日,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人工智能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专家研讨会在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功召开。来自省内外37所高校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工程等学院的100多位竞赛专家、院长和指导老师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学科竞赛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应用创新方面的作用。学会荣誉理事长、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学会副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刘青山教授,学会理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陈松灿教授出席并致辞。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竞赛逐渐在各类赛事中崭露头角。2023 年3月,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首次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是榜单中唯一专注人工智能算法的赛事,也是江苏第一个、国内第一家由省级学会主办进入榜单的赛事。大赛自2019年起已经连续举办5届,共吸引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多所高校选手参赛,累计参赛队伍14700多支。

        刘青山副校长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人工智能是南邮的布局方向之一,未来会继续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陈松灿理事长简要了大赛的创立背景与发展情况。他表示,学科竞赛的开展对高校、学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学会要继续保持,将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品牌发扬光大。

        周志华教授指出,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已经开展了五届,能够进入教育部国赛榜单实属不易。大赛不仅是江苏省主办的第一个国赛,也是全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第一个国赛,在面对压力时如何将国赛办好,对于学会来说也是新的挑战。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探讨如何整合业界力量,将大赛办出影响力、办出品牌。

        在报告分享环节,中国高教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何钦铭分享了题为《高校计算机类竞赛数据分析和分级评估》的报告,从高校竞赛评估、竞赛项目遴选与分析计算模型、高校竞赛分级方案及数据分析、竞赛指数研究专家工作组计划等方面阐述了高校竞赛的发展与分级,并深入介绍了计算机类竞赛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竞赛是体现能力培养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原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越教授分享了题为《通过程序设计类竞赛促进未来数智融合型人才培养》的报告,简要介绍了程序设计类竞赛发展情况及编程学习的意义,并分享了对于数智融合与未来的看法。她提出,竞赛数据的分析不仅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也反映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力。开展竞赛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向学生反馈其能力评估情况,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调整。

        华为公司广告平台开发部部长周荣分享了《企业界在学科竞赛中的作用与实践》。他表示,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科竞赛提供资源支持与实践机会,促进人才发展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算法大赛对于企业来说拥有数据应用价值。他提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企业参与到大赛中,为学科竞赛贡献力量。

        最后,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房伟对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历届报名、参赛情况以及第六届大赛的筹备工作进度做了介绍。他表示,省人工智能学会将在认真总结前五届办赛经验基础上,继续做好大赛的各项工作,加强宣传与推广,吸引更多全球学子参赛。

        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科竞赛组织和推广经验及算法大赛的筹备展开了座谈交流,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尹彬沣建议,大赛要提高自身含金量,控制获奖数量,在维持总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获奖率。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赛负责人吕艳霞表示,出题企业可以在比赛期间组织针对赛题的答疑,帮助学生理解赛题、数据,提升完成质量。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庞宗强建议,一是要加强大赛在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宣传力度,二是要细化高职、本科、研究生等的赛道分组,三是要调整评奖比例,四是要继续细化比赛规则,加强于参赛作品的审核。

        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翔提出,组委会可以考虑联动性一体化设计,围绕国赛决赛、校企宣讲、人才招聘三大板块,组织开展企业对接宣讲、主题论坛等活动,提高大赛影响力与企业积极性;策划教师交流论坛,为老师搭建提供交流空间;通过开展创新赛道作品宣讲,建立展厅等方式,为优秀作品提供展示、对接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大赛首届组织者之一、原华为公司孟庆光提出,要做到每届大赛都有战略规划、有进步、有突破,要思考如何在诸多竞赛中脱颖而出。他表示,每届大赛都有不同的目标,第一届是完整办赛,第二届是做大规模,第三届是拓展海外,第四届是打造品牌。他建议,组委会要把握全球化这一重点趋势,邀请国内参赛高校动员其结对的国外兄弟院校,实现向海外的延伸。

        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张燕表示,一是要将提升大赛质量作为目标,提高赛事品牌声誉;二是要适当关注未来国赛评估的核心指标。在国内方面,要增加赛事在传统双一流的覆盖面;在国际方面,要动员海外力量,提升港澳地区的参与度。

        学会副理事长、淮阴工学院副校长严云洋提出,要吸引企业参加、出题,推进产教融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要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优秀成果加入教学资源库,为学校提供赛后分析结果,帮助高校发现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教学评价综合改革,从而将比赛提高到新高度。

        学会理事长陈松灿在总结中表示,一是要树立大赛目标;二是要提升大赛含金量,增加大赛认可度;三是要加强审核;四是要关注国赛指标,针对薄弱环节及时做出调整。

        本次人工智能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对于规范大赛工作、扩大赛事影响力、打造品牌赛事,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就”的目标,进一步提高高校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智领江苏(资讯)

  • 加入JSAI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