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南京理工大学、超星泛雅集团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江苏教学服务中心协办的“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于我校成功举办。1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等50余所国内高校的150余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齐聚南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体系重构、跨学科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范式转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李凡长、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强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教务处处长姚文进主持。
丁晓昌在欢迎辞中倡导以开放态度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并诚挚欢迎与会专家与参会代表为高校人工智能建设献计献策。随后,徐庆介绍了省教育厅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并对各位专家为江苏人工智能教育提供的宝贵建议与指导表示感谢。李强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剖析了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关键课题,分享南京理工大学在探索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方面的实践路径,并感谢专家学者与来宾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与关注。
会议主旨报告由李凡长教授、陆建峰教授主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焦李成教授以2024年诺贝尔奖启示为切入点,强调人工智能对交叉领域研究工作的深远影响,回顾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内涵与发展规律,对人工智能赋能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范式进行探索与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周傲英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属于未来的技术”,是数据驱动的数动机,数据赋能和人工智能助力产生数量级提升的新质生产力。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教授系统阐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的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为分层分类教学体系提供实践样板。超星通识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卓薇展示企业端实践成果,从AI通识课建设、AI赋能教学创新、校本应用三个方面,探讨高校通识教育变革的实践。
下午,与会嘉宾围绕“如何重塑思维导向-学科适配-知行并举的AI通识课”议题展开报告与讨论。肖亮教授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与国内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建设经验,对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建设展开构想。随后浙江大学杨洋教授做题为“大模型通识浅谈”的报告,结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实例,提供可参考的课程建设路径。湖南大学罗娟教授提出“智算共生”创新理念,以省级一流课程为例证,展示多元立体教学资源的建设,构建通识基础赋能新范式,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南京大学王崇骏教授通过“AI+金融科技”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AI带来的多维挑战,思考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联合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思路。
Panel环节由肖亮主持,邀请王万良、卓薇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吴烨教授、苏铓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魏明强教授、孙涵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孙倩教授共同上台参与讨论,围绕“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经验”“人工智能通识课项目式学习案例”“如何合理使用AI”等议题分享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及专业教育的观点与思路。
人工智能教育亟需构建“通专融合”的弹性培养体系,将数据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纳入通识教育核心目标,兼顾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本次研讨会为破解智能时代教育难题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对推动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机制上的系统性革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省人工智能学会持续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组织高水平师资培训与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